臺大人類學系學生會系列講座

[簡介]

人類的經濟活動關聯到社會文化內涵的各個層面,為人類學所關注的重要領域。本學期的系列講座,將一窺文化人類學與考古學視野中的「交換」,很榮幸地邀請到五位學者,與大家分享自身研究和相關議題,探究不同環境、文化架構下的經濟型態,以及在物或人轉手的行為實踐之中,隱含的人際關係與人群互動等文化範疇。

 

[場次]

11/22(一)19:00-21:00 新生401

趙金勇|聖嬰、戰亂與東帝汶史前聚落的考古學探討

 

11/30(二)19:00-21:00 新生401

王梅霞|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例子

 

12/02(四)19:00-21:00 新生401

郭佩宜|「傳統」與資本主義的跨文化婚姻:從大洋洲看經濟生活的另類可能

 

12/09(四)19:00-21:00 新生501

臧振華|澎湖群島玄武岩的長距離貿易——從微觀到宏觀的研究

 

12/14(二)19:00-21:00 新生401

方怡潔|鬧鬼工廠裡的道德經濟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DqzsDUqxUAc5cttM9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

 

[第一場搶先看]聖嬰、戰亂與東帝汶史前聚落的考古學探討

 

「(社會的)整體性是由四或五組在不同軌道運行的次體系集結而成…一旦兩個次體系發生了耦合,內部存在的衝突將會倍幅放大」(Alfred Kroeber, 1917:183)。

 

環境變遷和文化適應從來不是如同「災異說」的簡單的對應關係,而涉及全球尺度和長期性本地文化知識的互動。本演講帶領聽眾從實際考古調查案例,探討聖嬰現象氣候異常與大規模海上貿易兩件原本毫無關聯的事件,但針對地區性長年戰禍的文化適應策略,使得二者在帝汶史前社會的演化過程環環相扣,耦合的結果擴大了對於當地脆弱生態永續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