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歷史考古學、舊社考古學、原住民考古學、遠端遙測、離散考古學、飲食考古學
學歷:
E-mail:chiehfuc@ntu.edu.tw
Office: 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 502 室
TEL: (02)3366-4747
作為歷史考古學家,我結合考古、文獻與口述資料,從物質文化的角度探究臺灣的近代歷史。其中一項研究聚焦於因1930年代集團移住政策而廢棄的山區原住民部落,我長期與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人協同,紀錄他們的舊部落,探討先人與地景的互動。另一項研究則關注日治時期原住民領域內的警察駐在所,從駐在所居民——警察與其家人——的物質遺留,探索其作為殖民者與離散者的雙重認同。
學位論文
2019 | “The Archaeology of Trails in the Batongguan Region of Taiwan: Landscape, People, and Mobility from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Unpublished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Boston University. |
2007 | 〈淇武蘭遺址與社內遺址出土玻璃珠的相關研究〉。清大人類所碩士論文。 |
期刊論文
2023 | Root Seeking and Remote Sensing with the Bunun in the Mountains of Taiwan. Advances in Archaeological Practice (11)3: 289-301. (AHCI, Q1) |
2022 | 〈舊社還是asang?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地景的考古學研究〉《考古人類學刊》97:1-57。(TSSCI) |
2020 | 〈從尋根到協同: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聚落的原住民考古學研究〉《考古人類學刊》92:87-132。 |
2019 | Hui-Yuan Yeh,Chieh-fu Jeff Cheng, ChingJung Huang, Xiaoya Zhan, Weng Kin Wong, and Piers D. Mitchell, Discovery of Eurytrema Eggs in Sediment from a Colonial Period Latrine in Taiwan. Korean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57(6): 595–599. (SCIE) |
2017 | 郭素秋、鄭玠甫(通訊作者)、黃鐘、林柏丞、胡植慶,〈空載光達技術在臺灣山區舊社考古學研究的應用:以排灣族文樂舊社為例〉《考古人類學刊》87:67-88。(TSSCI) |
2013 | 陳光祖、鄭玠甫、李貞瑩,〈淇武蘭遺址出土夾金屬箔玻璃珠的初步科學分析〉《田野考古》16(1):1-28 。 |
專書
2018 | 鄭玠甫、王威智,《重返祖居地:拉庫拉庫溪舊社考古。2017-2019》花蓮縣文化局,花蓮。 |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2013 | Cheng, Jeff Chieh-fu and Ellen Hsieh, The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the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s (眷村) of Taiwan. In Archaeologies of Mobility and Movement. M.C. Beaudry and T.G. Parno, eds. Pp. 83-100. New York: Springer. |
2012 | 〈歷史考古學方法以及其對淇武蘭遺址上文化層物質文化的初步觀察〉。《探溯淇武蘭-「宜蘭研究」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61-588, 宜蘭縣史館,宜蘭。 |
2010 | 陳光祖、鄭玠甫,〈金門後浦網寮出土鐵砲的初步分析〉,收入陳維鈞著,《後浦網寮古砲群考古學研究》附錄,浯島社會研究叢刊(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10),頁40-49。 |
研究報告
2021 | 林圭偵、鄭玠甫、廖泫銘、陳郁茹,〈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阿桑來戞部落與馬西桑部落調查計畫〉花蓮縣文化局委託,中研院史語所執行。 |
2020 | 林圭偵、鄭玠甫、廖泫銘、陳郁茹,〈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部落與喀西帕南調查研究暨GIS 故事地圖建置計畫〉花蓮縣文化局委託,中研院史語所執行。 |
2018 | 林圭偵、鄭玠甫、廖泫銘、陳郁茹,〈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佳心舊社調查研究暨 GIS故事地圖建置計畫〉花蓮縣文化局委託,中研院史語所執行。 |
2015 | 陳光祖、鄭玠甫,〈八通關古道東段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初步考古調查〉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報告。 |
2013 | 陳伯楨、鄭玠甫,〈八通關古道的殖民文化地景研究計畫〉,國科會報告。 |
2009 | 陳光祖、鄭玠甫,〈西寮遺址出土金屬器、玻璃器與瑪瑙器〉收入《東西向快速公路北門玉井線西寮遺址搶救發掘工作第三年年報》 中研院史語所,臺北市。 |
2009 | 陳光祖、鄭玠甫,〈西寮遺址出土玻璃器的成份分析〉收入《東西向快速公路北門玉井線西寮遺址搶救發掘工作第三年年報》:155-172, 中研院史語所,臺北市。 |
2009 | 陳光祖、鄭玠甫,〈西寮遺址出土蔦松文化陶器熱膨脹分析〉收入《東西向快速公路北門玉井線西寮遺址搶救發掘工作第三年年報》 中研院史語所,臺北市。 |
2007 | 鄭玠甫、飯塚義之、陳光祖,〈淇武蘭遺址出土含金屬箔玻璃珠之電子顯微鏡研究〉收入《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5》 蘭陽博物館,宜蘭縣。 |
科普著作
2022 | 鄭玠甫、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駐在所・校舍・玻璃瓶,從日治時期玻璃器文物一探日本警民生活日常〉。開放博物館的 2023.8.4。 |
2022 | 〈瓶子是垃圾還是古物?臺灣山區警察駐在所的考古學研究〉。芭樂人類學網站 2022.02.21。 |
2020 | 〈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山中傳奇〉。芭樂人類學網站 2020.03.02。 |
2019 | 〈山林解禁,須有原轉思維〉。《自由時報自由廣場》5月25日。 |
2012 | 〈阿姆斯特丹堡vs.安平古堡紐約經驗談發掘都市中的考古遺址〉。《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