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霞(Mei-hsia Wang)
現職:專任教授、臺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專長:社會人類學、宗教人類學、經濟人類學、性別研究、台灣南島民族研究
簡歷
經歷: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人
學歷: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M.Phil)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
聯絡方式
E-mail: meihsia@ntu.edu.tw
Office: 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401室
TEL: (02)3366-4993
學術團體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
- 臺灣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區域研究與區域治理」研究群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當代情境中的巫與儀式展演」研究群
- 清華大學「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研究群
- 臺灣太平洋研究學會
獲獎紀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111 學年度 | 臺灣大學校優良教師 |
110 學年度 | 臺灣大學校優良教師 |
109 學年度 | 臺灣大學校優良教師(通識課程) |
108 年度 | 教育部友善校園獎傑出導師 |
106 學年度 | 臺灣大學校優良導師 |
106 學年度 | 臺灣大學通識教育績優計畫 |
106 學年度 | 臺灣大學院優良教師 |
105 學年度 | 臺灣大學校優良教師(通識課程) |
105 學年度 | 臺灣大學系所優良教師 |
103 學年度 | 臺灣大學通識教育績優計畫 |
102 學年度 | 臺灣大學系所優良導師 |
97 學年度 | 臺灣大學院優良教師 |
102 學年度 | 科技部研究創作獎(與曾以恩共同獲得) |
91 年度 | 科技部研究創作獎(與許資宜共同獲得) |
著作目錄
經評審委員審查之學術專書(教科書除外)
2023 | 《轉化、交織與再創造: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社會文化變遷》。臺北:台大出版中心。 |
2006 | 《泰雅族》。臺北:三民書局。(系教評會通過視同一級期刊) |
通過審查之學術期刊論文
2020 |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Rights: A Perspective of Female Garment Workers in Bangladesh.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Asian Studies 2020: Offici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SSN: 2187-4735. (與甘睿涵共同發表,王梅霞為第二作者) |
2018 | 〈轉化、交織與再創造: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考古人類學刊》 89︰1-55。(TSSCI) |
2014 | 〈從 waya 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一個賽德克部落的經濟變遷〉。《考古人類學刊》 80︰53-102。(TSSCI) |
2012 | 〈「文化動起來」︰賽德克族文化產業的研究〉。《民俗曲藝》176:233-286。(與伊婉・貝林合著,王梅霞為第一作者)(TSSCI) |
2009 | 〈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考古人類學刊》 71︰1-53。(系訂一級期刊) |
2008 | The Reinvention of Ethnicity and Cul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tayal and the Truku in Taiwan. 《考古人類學刊》 68︰1-44。(系訂一級期刊) |
2005 | 〈「性別」如何作為一套文化表徵:試論性別人類學的幾個發展方向〉。 《考古人類學刊》 64:30-58。(系訂一級期刊) |
2003 | 〈從 gaga 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臺灣人類學刊》 1(1):77-104。(系訂一級期刊) |
經評審委員審查之專書論文
n.d. | The Atayal. In Encyclopedia of Taiwan Studies. |
n.d. | Name Rectification. In Encyclopedia of Taiwan Studies. |
n.d. | Christianity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Encyclopedia of Taiwan Studies. |
n.d. | 〈價值動力學〉。刊於《臺灣理論關鍵詞》。 |
2019 | 〈乩童儀式實踐與經濟之間: 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研究〉。刊於《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胡台麗、劉璧榛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與林芳伃共同發表,王梅霞為第一作者) |
2017 | The Atayal Cultural File. In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
2014 | 〈「人的感情像流動的水」︰太魯閣人的家與情感〉。刊於《 21世紀的家︰臺灣的家何去何從?研討會論文集》,黃應貴主編。臺北︰群學出版社。 |
2013 | 〈馬來西亞德教團體與社會︰以檳城州慶安村為例〉。刊於《海外移民與原鄉文化:第九届潮学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許嵄智、黄挺主编。頁126-150。廣州:花城出版社。(與林士妝合著;王梅霞為通訊作者) |
2010 |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論文集》,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383-429。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學術會議論文
2021 | 〈從叢林到都市︰哥倫比亞Yagé儀式的「產業化」與「個人化」〉。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21年會,2021 年 9月25-26日。線上會議。 (與洪子芸共同發表,王梅霞為第一作者) |
2020 | 〈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發表於 2020 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學門成果會議「面向世界的變動與流動︰人類學與跨學科的連結與整合對話」,2020 年 10月31日- 11月1日。 新竹︰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2020 | 〈併接結構(structure of the conjuncture)〉。發表於「台灣理論關鍵詞」會議,2020年9月7 -8日。 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
2020 | “Constructing and Practicing Rights: A Perspective of Female Factory Workers in Bangladesh”. The 10th Asian Conference on Asian Studies, May 27-31, Online from Tokyo, Japan. (與甘睿涵共同發表,王梅霞為第二作者) |
2018 | 〈從儀式展演到文化產業:一個「太魯閣族」的研究〉。發表於「東台灣族群、產業與地方社會」研討會,2018 年8月17 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與東冬侯溫共同發表,王梅霞為第一作者) |
2016 | 〈乩童儀式實踐與經濟之間: 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研究〉。發表於「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學術研討會,2016 年11月2-5 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與林芳伃共同發表,王梅霞為第一作者) |
2014 | 〈儀式語言、觀念與意象︰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發表於「新興宗教與宗教性」學術研討會,2014年2月28日-3月1日。新竹:清華大學。 |
2013 | 〈經濟與文化︰賽德克族的經濟變遷〉。海峽兩岸民族學學術研討會暨台灣少數民族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2013年8月19-20日。北京︰中央民族學院。 |
2012c | 〈情緒作為新的研究方向︰以太魯閣研究為例〉。發表於「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研討會,2012年9月22日。臺北:臺灣大學。 |
2012b | 〈「人的感情像流動的水」︰太魯閣人的家與情感〉。發表於「什麼是家?」學術研討會,2012年7月3-5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2a | 〈儀式語言、觀念與意象︰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發表於「第一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2012年4月26-28日。臺北:中央研究院。 |
2011b | 〈從小米到茶葉:賽德克族的經濟發展〉。發表於「第三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2011年9月23-24日。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2011a | 〈當代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德教團體︰以平安村為例〉。發表於「第九屆潮學國際研討會」。馬來西亞潮州公會,2011年9月24-25日。馬來西亞檳城︰韓江學院。(與林士粧共同發表) |
2010b | 〈經濟與陰神的崛起: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儀式實踐〉。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年會:艱困時局下的人類學」。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2010年10月2日- 3日。臺北︰中央研究院。(與林芳伃共同發表) |
2010a | “Activating the Sediq Culture”: A Study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a Sediq Community. Paper presented i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inority Groups and State Authorities: Comparisons and Cases from Taiwan and the PRC”. April 16-17.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2009b | 〈「文化動起來」︰賽德克族文化產業的研究〉。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慶祝60週年系慶國際會議—人類學的島嶼研究:遷?與重構」。臺北:臺灣大學。11月13-14日。 |
2009a | From Healing Ritual to Emotional Performance︰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tayal and the Truku in Taiwan。發表於「美國東亞人類學會暨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09年聯合年會:SEAA & TSAE多重亞洲觀點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7月2-5日。 |
2008d |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發表於「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2月5-6日。 |
2008c | 〈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的再創造: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發表於「文化創造與社會實踐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1月7-9日。 |
2008b | 〈南島社會的物質與記憶〉。發表於「南島文化中心研讀會」。臺北:臺灣大學。9月19日。 |
2008a | 〈泰雅族巫醫的文獻探討〉。發表於「當代情境下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究群」。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8月16日。 |
2007e |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發表於「族群與文化的再創造」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2月21-22日。 |
2007d | 〈性別、儀式與文化的再創造︰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研究〉。發表於「南島文化中心研讀會」。臺北:臺灣大學。12月20日。 |
2007c | The Invention of Ethnicity and Cul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tayal and the Truku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i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7: Data and Interpretation on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Anthropological Knowledge”. 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ovember 8-10. |
2007b | 〈臺灣南島民族的社會文化變遷〉。發表於中央研究學民族學研究所舉辦「人類學營」。9月3-6日。 |
2007a | 〈「太魯閣族」族群文化的再創造〉。發表於「族群與文化的再創造」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3月31日-4月1日。 |
2006 | 〈太魯閣族群文化的再創造〉。發表於「族群與文化的再創造」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9月14-15日。 |
2003 | 〈性別意象與社會建構:重新思考結構主義〉。刊於台灣史前史與民族學研究新趨勢:慶祝宋文薰教授八秩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 |
未經評審委員會審查之學術期刊論文
2019 | 〈博物館、部落與文化資產的交會︰以賽德克族編織課程為例〉(與伊婉˙貝林合著;王梅霞為第一作者)。臺北︰台灣工藝季刊。 |
2014b | 〈源遠流長︰泰雅族的祖靈信仰〉。《原住民族》 4︰46-49。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
2014a | 〈從數位典藏看泰雅族的社會文化〉。《數位文化電子報》第11期。 |
2012 | 〈泰雅族的人文核心價值與社會變遷〉。《宜蘭文獻》93、94︰3-37。 |
2011 |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賽德克巴萊〉。《人類學視界》 7︰24-29。 |
2010b | 〈泰雅族祖靈祭的意義〉。刊於《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第二卷,林會承主編,頁1153。(與尤巴斯˙瓦旦合著)。臺中︰行政院文建會。 |
2010a | 〈紋面的詮釋〉。刊於《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第二卷,林會承主編,頁1116。(與尤巴斯˙瓦旦合著)。臺中︰行政院文建會。 |
其他
2023 | 〈國家治理性與文化主體性之間︰聚焦在太魯閣族空間與物質文化〉。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20c | 〈宗教倫理、性別意象與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一個孟加拉伊斯蘭社群的研究〉。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20b | 〈國家治理性與文化主體性之間︰聚焦在太魯閣族空間與物質文化〉。科技部計畫期中報告。 |
2020a | 〈交換、性別與區域互動︰奇萊平原的太魯閣族〉。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9 | 〈從叢林到都市︰哥倫比亞Yagé儀式的「產業化」與「個人化」〉。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8 | 〈從叢林到都市︰哥倫比亞Yagé儀式的「產業化」與「個人化」〉。科技部計畫期中報告。 |
2017 | 〈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5b | 〈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科技部計畫期中報告〉。 |
2015a | 〈經濟與文化︰賽德克族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3c | 〈經濟與文化︰賽德克族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科技部計畫期中報告。 |
2013b | 〈宗教與記憶︰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研究〉。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3a | 〈台灣天主教原住民部落傳教文獻數位典藏計畫〉。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2b | 〈歷史、文化與實踐︰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研究〉。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2a |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經濟人類學〉。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1 | 〈物質與記憶:馬來西亞伊班人的研究〉。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10 | 〈從「交換」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北勢群的研究〉。科技部計畫期末報告。 |
2008b | 〈從「交換」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北勢群的研究〉(研究計畫期末報告),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頁12。 |
2008a | 〈人類學深化研究與推廣教育應用計畫—泰雅族、阿美族與卑南族社區與公共參與 96年度成果效益事實報告表〉,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頁24。 |
2007 | 〈從「交換」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北勢群的研究〉(研究計畫期中報告),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頁31。 |
創作性作品之展示與發表
2008h | 人類學深化研究與推廣教育應用計畫︰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社區與公共參與鄉土教材(電子書)。發表於「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發表會」。臺北︰信義公民會館。6月20-21日。 |
2008g | 人類學深化研究與推廣教育應用計畫︰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社區與公共參與鄉土教材。發表於「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發表會」。臺北︰信義公民會館。6月20-21日。 |
2008f | 原貌重現︰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您的部落、祖父母、親屬與文物。發表於「數位典藏部落放映會」。2月3日。花蓮︰姬望教會。 |
2008e | 原貌重現︰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您的部落、祖父母、親屬與文物。發表於「數位典藏部落放映會」。2月2日。花蓮︰富世村真耶穌教會。 |
2008d | 原貌重現︰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您的部落、祖父母、親屬與文物。發表於「數位典藏部落放映會」。2月1日。花蓮︰德魯固教會。 |
2008c | 原貌重現︰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您的部落、祖父母、親屬與文物。發表於「數位典藏部落放映會」。1月20日。苗栗︰斯瓦細格部落會議。 |
2008b | 原貌重現︰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您的部落、祖父母、親屬與文物。發表於「數位典藏部落放映會」。1月19日。苗栗︰圓墩里那赫(Rinax)宗親會。 |
2008a | 原貌重現︰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您的部落、祖父母、親屬與文物。發表於「數位典藏部落放映會」。1月18日。台中︰哈崙台基督長老教會。 |
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 | 執行期間 | 委託單位 |
從儀式與物質文化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峇里島文化產業的研究 | 2022.08.01-2024.07.31 | 國科會 |
國家治理性與文化主體性之間︰聚焦在太魯閣族空間與物質文化 | 2019.08.01-2022.07.31 | 科技部 |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永續【雲•林】與食農共榮,教育部 | 2019.01.01-2022.12.31 | 教育部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 2018.01.01-2020.12.31 | 科技部 |
科技部人文司前瞻計畫規劃案︰南島文化跨領域研究︰從南島語族到原住民族 | 2018.10.01-2019.09.31 | 科技部 |
宗教倫理、性別意象與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一個孟加拉伊斯蘭社群的研究 | 2018.08.01-2019.07.31 | 科技部 |
歷史、地景與文化再創造─奇萊平原原住民族研究-交換、性別與區域互動: 奇萊平原的太魯閣族 | 2017.01.01-2018.12.31 | 科技部 |
儀式、記憶與社會文化變遷:兩個哥倫比亞yage儀式社群的比較研究 | 2016.08.01-2018.07.31 | 科技部 |
邁頂小型團隊計畫-「殖民現代性的經驗─借鏡拉丁美洲」 | 2016.01.01-2016.12.31 | 教育部 |
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 | 2014.08.01-2016.10.31 | 科技部 |
經濟與文化︰賽德克族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 | 2012.08.01-2014.10.31 | 科技部 |
國立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術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 2012.01.01-2012.12.31 | 科技部 |
宗教與記憶︰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研究 | 2011.08.01-2012.10.31 | 科技部 |
台灣天主教原住民部落傳教文獻數位典藏計畫 | 2011.08.01-2012.12.31 | 科技部 |
國立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術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 2011.01.01-2011.12.31 | 科技部 |
「歷史、文化與實踐︰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研究」專書寫作計畫 | 2010.08.01-2011.10.31 | 科技部 |
邁頂計畫-「島嶼的形成與流動:在南島與東亞之間」子計畫四︰族群與文化的再創造: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比較研究 | 2011.01.01-2014.10.31 | 教育部 |
國立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術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 2010.01.01-2010.12.31 | 科技部 |
物質與記憶:馬來西亞伊班人的研究 | 2009.08.01-2010.10.31 | 科技部 |
國立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術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 2010.01.01-2010.12.31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物質與記憶:馬來西亞伊班人的研究 | 2009.08.01-2010.07.31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經濟人類學 | 2008.12.01-2010.11.30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創新發展應用基礎計畫︰人類學深化研究與推廣教育應用計畫—泰雅族、阿美族與卑南族社區與公共參與 | 2007.03.01-2008.06.30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從「交換」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北勢群的研究 | 2006.08.01-2008.07.31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台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子計畫五)5/5 | 2006.01.01-2006.12.31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IV-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子計畫五)(94-2422-H-002-005-) | 2005.01.01-2006.08.31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臺灣大學南島文化研究中心子計畫十︰性別、資本主義與文化的再創造-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比較研究 | 2006.01.01-2008.12.31 | 臺灣大學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南島民族的分類與擴散:人類學、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的整合研究-文化與族群的形成與再創造(子計劃四) | 2005.08.31-2008.07.31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開設課程
開設學期 | 課程名稱 | |
111學年度 | 第1學期 | |
台灣南島民族誌 | ||
110學年度 | 第2學期 | |
人類學史 | ||
服務學習乙各級學校育樂營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臺灣南島民族人類學研究 | |
服務學習乙各級學校育樂營 | ||
學士論文上 | ||
109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服務學習乙各級學校育樂營 | ||
資料選讀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台灣南島民族誌 | |
服務學習乙各級學校育樂營 | ||
學士論文上 | ||
108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服務學習乙各級學校育樂營 | ||
資料選讀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服務學習乙各級學校育樂營 | |
學士論文上 | ||
107學年度 | 第2學期 | 你應該要知道的臺灣原住民文化 |
人類學史一 | ||
服務學習三 | ||
基礎文獻評論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
台灣南島民族誌 | ||
服務學習二 | ||
基礎文獻評論 | ||
資料選讀 | ||
學士論文上 | ||
106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人類學史一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你應該要知道的臺灣原住民文化 | |
臺灣南島民族人類學研究 | ||
服務學習一 | ||
基礎文獻評論 | ||
學士論文上 | ||
105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人類學史一 | ||
基礎文獻評論 | ||
第1學期 | 你應該要知道的臺灣原住民文化 | |
台灣南島民族誌 | ||
基礎文獻評論 | ||
104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人類學史一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你應該要知道的臺灣原住民文化 | |
臺灣南島民族人類學研究 | ||
學士論文上 | ||
103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人類學史一 | ||
專題研究 | ||
資料選讀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你應該要知道的臺灣原住民文化 | |
台灣南島民族誌 | ||
論文研究計畫進階討論 | ||
學士論文上 | ||
102學年度 | 第2學期 | 文化人類學丙 |
人類學史一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台灣南島民族誌研究 | |
宗教人類學專題 | ||
資料選讀 | ||
學士論文上 | ||
101學年度 | 第2學期 | 你應該要知道的臺灣原住民文化 |
臺灣南島民族人類學研究 | ||
學士論文下 | ||
第1學期 | 台灣南島民族誌 | |
文化人類學 | ||
服務學習二 | ||
資料選讀 | ||
學士論文上 |
公眾演講
演講題目 | 時間/地點 | 主辦單位 |
泰雅文化與醫療服務的對話 | 2022年01月21日 | 臺大傳統醫學社 |
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例子 | 2021年11月30日 臺灣大學新生401 | 臺大人類學系學生會 |
人類學導論:視野、反思與社會實踐 | 2021年11月15日 秀峰高中 | 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 |
從文化脈絡看原住民當代議題 | 2021年8月11日 線上課程演講 | 臺大人類營 |
田野研究方法與分享 | 2021年7月27日 線上課程演講 | 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 |
泰雅文化與照護 | 2021年7月7日 線上課程演講 | 大學PLUS |
現今社會原住民之重要議題 | 2020年12月14日 秀峰高中 | 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 |
人類學導論:視野、反思與社會實踐 | 2020年11月16日 秀峰高中 | 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 |
從賽德克族社會文化看「共管」議題 | 2020年9月25日 臺大山地農場 | 臺灣大學山地農場 |
博物館、部落與文化資產的交會 ─以賽德克族編織課程為例 | 2019年12月29日 賽德克民族議會 | 賽德克民族議會 |
島嶼面面觀─當代原住民重要議題 | 2019年12月26日 臺灣大學 | 臺大學生會永續部 |
島嶼面面觀─當代原住民重要議題 | 2019年12月26日 臺灣大學 | 臺大學生會永續部 |
人類學導論:視野、反思與社會實踐 | 2019年12月16日 秀峰高中 | 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 |
【發現人類學】特別企劃︰走出博物館、走回部落─臺大人類學博物館與部落的交會 | 2019年6月23日 MoNTUE北師美術館 | 北師美術館、 臺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排灣族 | 2019年5月21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醫學院 學生社會服務團 |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阿美族、布農族 | 2019年5月14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慈幼山友團 |
臺灣原住民族兩種社會類型及其變遷 | 2018年11月6日 台中教育大學 | 台中教育大學 |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寫作工作坊」社科場專題「計畫撰寫與審查重點」 | 2018年10月9日 台灣師範大學 |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人類學研究與研究計畫的書寫經驗 | 2018年10月7日 台東大學 | 臺灣人類學年會 |
當代原住民文化議題 | 2018年8月21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 |
臺灣原住民各族文化簡介 | 2018年8月20日 臺灣大學 | |
台大春季人文講座︰性、教、域 | 2018年6月15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文學院學生會 |
當代原住民文化議題 | 2017年8月22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 |
臺灣原住民各族文化簡介 | 2017年8月21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 |
臺灣原住民族兩種社會類型及其變遷 | 2017年7月21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台陸學生交流會 |
現今社會原住民之重要議題 | 2017年7月21日 經濟部 | 經濟部「行政院國際經貿談判與訴訟人才培用班」課程 |
從族群與文化的角度看「餘生」記錄片 | 2016年12月14日 陳文成基金會 | 陳文成基金會 |
原住民社會性質及經濟變遷︰以賽德克族為例 | 2016年11月25日 輔仁大學 | 輔仁大學 |
「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第四單元「財政金融與文化或地方產業」學術研討會︰「新自由主義下的生態政治與合作經濟─幾個泰雅族部落發展經驗的思考」主持人兼評論人 | 2016年2月28日 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 |
通識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 2015年6月28日 臺灣大學 | 臺灣大學 |
「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第四單元「什麼是(當代的)地方社會?」學術研討會︰「當代地方社會生活的面貌─以一個卑南族聚落空間的發展為例」主持人兼評論人 | 2015年2月28日 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當代人類(學)處境 」︰「世界與台灣原住民的當代處境」主持人兼評論人 | 2014年10月3日 政治大學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 |
從數位典藏看泰雅族的社會文化 | 2014年1月20日 十三行博物館 | 十三行博物館 |
現代化對原住民社會的衝擊︰從兩種社會類型到不同適應方式 | 2013年10月7日 台北地檢署 | 法務部主辦「偵辦原住民案件實務研習會」 |
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社會與文化 | 2012年11月28日 政治大學 | 政治大學 |
文化人類學與性別研究 | 2012年11月7日 臺灣大學 | 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
泰雅族傳統人文的核心價值 | 2012年10月28日 羅東聖母醫院 | 羅東聖母醫院主辦「宜蘭縣南澳部落健康營造計畫志工培訓」 |
賽德克族文化產業的研究 | 2010年4月23日 南投縣仁愛鄉農會 | 賽德克族民族議會主辦「族群論壇」 |
性別人類學的發展 | 2009年9月9日 東華大學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與東華大學合辦「人類學營」 |
馬淵東一的學問與台灣原住民族研究 | 2009年8月27日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國立政治大學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辦「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 |
人類學是什麼? | 2009年4月13日 蘭陽女中 | 教育部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培育計畫 |
泰雅族的社會文化變遷 | 2009年1月7日 台東大學 | 國立台東大學 |
「田野反思」 | 2009年1月4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 文化研究學會年會「根源與路徑:文化研究十週年」 |
臺灣南島民族的社會文化變遷 | 2008年12月26日 高雄師範大學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
臺灣原住民族的正名運動 | 2008年12月18日 師範大學 | 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
泰雅族的社會文化變遷 | 2007年5月10日 台東大學 | 國立台東大學 |
從gaga與utux看泰雅族的社會文化性質 | 2007年12月26日 台東大學 | 國立台東大學 |
博物館如何「再現」泰雅族社會文化 | 2005年7月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 台北縣烏來鄉公所 |
社會變遷中原住民青少年的主體性與創造性 | 2005年6月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 台北縣烏來鄉公所 |
從gaga 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 | 2005年6月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 台北縣烏來鄉公所 |
論文指導
博士學位
學生姓名 | 畢業時間 | 論文是否發表(或獲獎) |
丁立偉 | 2022.07 | |
謝博剛 | 2022.07 | 中央研究院「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獎助」 |
曹秋琴 | 2016.07 | |
陳珏勳 | 2015.07 | 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 |
戴 蕾 | 尚未畢業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 |
陳文瀚 | 尚未畢業 | |
村上優 | 尚未畢業 |
碩士學位
學生姓名 | 畢業時間 | 論文是否發表(或獲獎) |
林泉吟 | 2022.07 | 中央研究院「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獎助」 中央研究院「111年度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 |
徐曼琳 | 2020.07 | |
甘睿涵 | 2019.07 | |
村上優 | 2018.07 | |
陳巧昕 | 2016.07 | |
呂理哲 | 2015.01 | |
張文玉 | 2015.01 | |
洪子芸 | 2013.07 | |
林芳伃 | 2012.07 | |
鄭 月 | 2012.07 | |
林仕粧 | 2012.07 | |
謝博剛 | 2011.07 | |
陳胤安 | 2010.07 | 「王崧興先生紀念基金論文獎」 |
王凝翠 | 2006.07 | |
陳聿寧 | 2006.07 | |
戴 蕾 | 2005.07 | |
陳玨勳 | 2005.07 | |
Anna Wilson | 尚未畢業 | |
鄧教東 | 尚未畢業 | |
石楚芸 | 尚未畢業 |
學士學位
學生姓名 | 畢業時間 | 論文是否發表(或獲獎) |
高中祈 | 2022.07 | |
陳宇彤 | 2021.07 |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 |
顏煒禎 | 2021.07 |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 |
張文英 | 2019.07 |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 |
林承慶 | 2018.07 | |
楊朵幼 | 2017.01 | |
王家辰 | 2016.07 |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 |
梁玉熹 | 2015.01 | |
曾以恩 | 2014.07 |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 |
杜 維 | 2012.07 | |
賴奕諭 | 2012.07 | |
簡嘉慧 | 2011.07 | |
陳羿融 | 2011.07 | |
吳佳寧 | 2011.07 | |
劉佳雯 | 2011.07 |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 |
王小武 | 尚未畢業 |
服務
系內服務
項目 | 擔任職務 | 起迄時間 |
標本小組 | 成員 | 2005.09-迄今 |
碩士博士入學招生委員會 | 委員 | 2019.09-迄今 |
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 | 委員 | 2020.09-迄今 |
考古人類學刊 | 編輯委員 | 2020.09-迄今 |
導師工作委員會 | 委員 | 2012.09-2013.06 |
導師工作委員會 | 委員 | 2006.09-2009.06 |
星期演講 | 聯絡人 | 2004.09-2005.06 |
圖儀小組 | 委員 | 2004.02-2007.06;2001.09-2003.09 |
校內服務
項目 | 擔任職務 | 起迄時間 |
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 主任 | 2018.08-迄今 |
臺灣大學校務會議 | 委員 | 2022.08-迄今 |
文學院院院務會議 | 委員 | 2020.02-迄今 |
文學院課程會議 | 委員 | 2022.08-迄今 |
臺灣大學實驗林 「原住民族事務諮詢委員會」 | 委員 | 2019.02-迄今 |
臺灣大學「台灣研究學程」課程委員會 | 委員 | 2014.12-迄今 |
臺灣大學慈幼社山友團 | 指導老師 | 2019.08-迄今 |
文學院院院教評會 | 委員 | 2020.02-2022.01 |
臺灣大學「優良導師評選委員會」 | 委員 | 2020.02-2022.08 |
臺灣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 委員 | 2012.08-2021.01 |
臺灣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 主任 | 2019.08-2021.07 |
臺灣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諮詢委員會」 | 諮詢委員 | 2018.08-2019.07 |
臺灣大學「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 | 委員 | 2018.08-2020.07 |
文學院課程會議 | 委員 | 2017.09-2018.06 |
文學院獎學金審議小組 | 委員 | 2008.09-2009.06 2009.09-2010.06 2012.09-2013.06 2017.09-2018.06 |
文學院優良教師評審 | 委員 | 2009.09-2010.06 |
文學院選務小組 | 成員 | 2007.08-2007.09 |
陳安泰醫師研究獎學金評審 | 委員 | 2006.02-2006.07 |
校外服務(限學術性)
項目 | 擔任職務 | 起迄時間 |
十三行博物館典藏審議委員會 | 委員 | 2013.05-迄今 |
科技部人文司人類學門 | 副召集人 | 2018.01-2020.12 |
台灣人類學刊 | 編輯委員 | 2019.08-2021.07 |
「台灣太平洋研究中心」 | 理事 | 2011.07-2018.06 |
Global Initiatives Symposium in Taiwan 2017 「全球集思論壇」 | 指導老師 | 2017.01-2017.07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 | 審查委員 | 2018.04 2017.04 2015.03 2013.03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 | 審查委員 | 2017.04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 | 審查委員 | 2015.03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 | 審查委員 | 2013.03 |
考選部108年公務人員升官考試 | 命題委員 | 2019.08-2020.01 |
考選部105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 | 命題委員 | 2016.06-2016.08 |
考選部103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 | 命題委員 | 2014.06-2014.08 |
考選部101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 | 命題委員 | 2012.06-2012.08 |
考選部100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 | 命題委員 | 2011.06-2011.08 |
文化部「推廣人文思想活動補助作業」申請案件 | 審查委員 | 2011. 01.08 |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示範性申請案」示範團隊審議會議(賽德克族) | 委員 | 2013. 05.03 |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示範性申請案」示範團隊審議會議(賽德克族) | 委員 | 2013. 04.12 |
新北市遺址審議委員會 | 委員 | 2011. 06-2013.03 |
嘉義大學「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 | 審查委員 | 2009-2013 |
利氏會社「臺灣太平洋研究中心」 | 籌備成員 | 2010.02- |
文建會「古物審議委員會」 | 審查委員 | 2010.03- |
內政部營建署「泰雅族gaga之探究」委辦案 | 審查委員 | 2009.07-20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