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研究生
指導教授
畢業學年度
URI
1
宗教骨肉與性別階級—泰國「男」傳佛教的出家性
劉康定
謝世忠
109
https://hdl.handle.net/11296/778w6r
2
從玉器看台灣東部考古學研究
尹意智
陳有貝
107
https://hdl.handle.net/11296/w87cup
3
儀式、記憶與政治行動:排灣望嘉文化遺產化的協商與認同
郭玉敏
胡家瑜、童元昭
107
https://hdl.handle.net/11296/txb9pz
4
抵抗與主體性:花蓮港口阿美人的復耕實踐
呂憶君
胡家瑜、童元昭
107
https://hdl.handle.net/11296/3u5a8e
5
臺灣北部5000-4000年史前文化內涵與相關問題研究
陸泰龍
陳有貝
105
https://hdl.handle.net/11296/q3hq3w
6
卑南遺址史前聚落形成與發展之研究
葉長庚
陳有貝
105
https://hdl.handle.net/11296/p9rn6b
7
權威與實踐:以台灣北部道士為例
孟逸夫
葉春榮
105
https://hdl.handle.net/11296/nj4u23
8
「客家」過程:在地與跨國視野下的沙巴
劉瑞超
謝世忠
105
https://hdl.handle.net/11296/38eha5
9
神、佛與日本人\n—東京淺草地域的宗教儀式與社會之研究
陳珏勳
王梅霞
102
https://hdl.handle.net/11296/m9a7se
10
淚和祭獻:論巴里的喪事物、情能和原詞
李宗正
葉春榮
101
https://hdl.handle.net/11296/7xxn5w
11
地方知識與永續發展—魯凱族下三社群的文化資產與自然資源管理
王美青
謝繼昌
100
https://hdl.handle.net/11296/y623wk
12
「中心」博物館與國家角落-臺東史前與沖繩博美的館脈論述
林志興
謝世忠
100
https://hdl.handle.net/11296/2yj32z
13
宗教經驗的召喚與祖先記憶的重塑:屏東萬金天主教徒的記憶、儀式與認同
陳怡君
胡家瑜、林開世
99
https://hdl.handle.net/11296/4eh5a8
14
島、國之間的「族群」–臺灣蘭嶼Tao與菲律賓巴丹島Ivatan關係史的當代想像
楊政賢
謝世忠
99
https://hdl.handle.net/11296/5559ny
15
考古學文化變遷與人群辨識的研究—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考古學文化變遷研究為例
顏廷伃
黃士強
99
https://hdl.handle.net/11296/q883tk
16
面向他者:帛琉的經濟適應與文化變遷
陳玉苹
童元昭
99
https://hdl.handle.net/11296/y657x4
17
失意的國族、詩意的民族、失憶的族/國:顯影民國時期的西南少數民族
王鵬惠
謝世忠
97
https://hdl.handle.net/11296/avdubc
18
論台灣史前時代的文化變遷與區域關係-自鵝鑾鼻第二遺址出發的發掘、思考與討論
鄭建文
黃士強
97
https://hdl.handle.net/11296/ey2y77
19
新港社歷史書寫之研究
顏俊雄
謝繼昌
96
https://hdl.handle.net/11296/zku8tb
20
建構、分類、與認同—「南鄒族」Kanakanavu族群認同之研究
林曜同
謝繼昌
95
https://hdl.handle.net/11296/d4v5gy
21
親屬、實踐與漢人宗族觀:以宜蘭秀才村為例的歷史人類學探討
朱家嶠
謝繼昌
95
https://hdl.handle.net/11296/fqc75u
22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三抱竹遺址烏山頭期社會之重建-一個社會考古學的實踐
朱正宜
黃士強
94
https://hdl.handle.net/11296/87fjen
23
祖靈、上帝與傳統–基督長老教會與Truku人的宗教變遷
邱韻芳
謝世忠
92
https://hdl.handle.net/11296/37nn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