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系學術演講

講  題 工程、樣本與資料:戰後臺灣地下水治理的科學基礎設施轉化(1958-1996)
講  者 何俊頤博士(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時  間 2022 年 03 月 21 日(Mon.)09:30
地  點 台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 201 教室
演講簡介 隨著當代的環境變遷日益跨越區域、地方與尺度等空間界線,如何調查、監測或以其他形式蒐集大尺度的環境資訊儼然成為當代環境治理的重要課題。誠如STS研究指出的,蒐集環境資訊不僅是中性地理解環境,也充滿了政治意涵,換言之,蒐集環境資訊實作即為環境治理實作。本文以中華民國政府自1950-1990年代橫跨至少兩代專家與技術官僚對「臺灣地下水觀測網」的建置實作,探討國家如何嘗試調查、理解與監控地下含水層的歷程。本文發現地下水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特性使得含水層的界定充滿困難與模糊,而工程、樣本與資料則是這些專家與技術官僚處理困難與模糊的戰場,而處理工程、樣本與資料並非單純反應環境事實,也重新界定地下水研究的方法、知識論、本體論與其政治議題。然而,這個重新界定是有侷限的──兩代專家仍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了治理地下水目的的基本假設。而臺灣地下水治理軌跡,也就在技術官僚與專家進行有限調整的嘗試中,型塑出其可能與侷限。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and interested friends are welcome to attend. No registration is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