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 Ahmed

Ahmed, Sara

莎拉.艾哈邁德(1969-)深耕於女性主義、酷兒與種族研究之交織(intersectional)領域的當代重要學者。引入胡賽爾、梅洛龐蒂等學者的現象學理論,結合女性主義、種族理論、馬克思主義與精神分析,發展出新的酷兒理論模型。她也推動「掃興女性主義(feminist killjoy)」,批判被異性戀男性普遍化的幸福快樂觀。就學術的公共實踐而言,更身體力行地反對性騷擾所揭示高等教育機構的制度問題。影響力遍及酷兒、性別、種族、情感、後殖民文化研究,以及都市與政治人類學。

Ruth Benedict(Public Domain)

Benedict, Ruth

露絲・班乃迪克(1887-1948)為 Boas 的重要學生之一,他與 Mead 和 Sapir 一起發展的文化形貌論至今依舊引發討論,其《文化模式》與《菊與刀》也是不朽之作,可謂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人類學家。

Franz Boas

Boas, Franz

法蘭茲.鮑雅士(1858-1942)是一名活躍在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前期的德裔美籍人類學家。他在德國接受基礎到高等教育後於 1887 年移民美國,並對美國人類學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他被稱為是「美國人類學之父」。

Comaroff, Jean and John_1

Comaroff, Jean and John

珍・可馬洛夫(1946-)與 約翰・可馬洛夫(1945-)為研究南非與非洲而著名的人類學家,以南非 Tswana 人為主要田野地並開展出對於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討論,注重民族誌中長時間的歷史分析並積極與大理論對話,兩人共同撰寫的著作對於殖民與後殖民研究、政治、歷史、法律人類學,以及人類學的新自由主義研究,都產生深遠影響,是為 20、21 世紀重要的人類學家。

CC by Mayotte Magnus

Douglas, Mary

儘管瑪麗・道格拉斯(1921-2007)在理論方面的發展遠比在民族誌的貢獻更為有名,但綜觀來看,她不斷地回到她在學術生涯早期所確立的問題,即有關社會組織與衝突的問題(Pierre 2017)。

Evans-Pritchard

Evans-Pritchard, Edward

伊凡・普里查(1902-1973)以其在南蘇丹的 Azande 及 Nuer 研究聞名,早期作品呈現結構功能論特色,1950 年後則轉而提倡歷史取向的人類學研究。

Alfred Kroeber (public domain)

Kroeber, Alfred

身為鮑亞士大弟子,克魯伯(1876-1960繼承其學派並繼續循歷史取向研究發展,對加州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研究貢獻甚偉。

edmund-leach

Leach, Edumund

艾德蒙・李區(1910-1989)是英國社會人類學家,他在倫敦政經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並在劍橋大學任教,其著作有《上緬甸諸政治體制》。

Bronislaw malinowski

Malinowski, Bronisław

馬凌諾斯基(1884-1942)是現代田野方法的開創者,也是結構功能主義的祖師爺。他為人類學奠定了科學基礎和扎實的方法論,他在初步蘭群島的民族誌更被視為典範,影響所有後世的人類學者。

Mauss, Marcel

馬塞爾・莫斯(1872-1950)為法國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其研究範圍包含「個體跟國家之間關係」、「群體跟社會的關係」及「跨領域研究:精神混亂、幻象等。」馬塞爾・莫斯為法國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其研究範圍包含「個體跟國家之間關係」、「群體跟社會的關係」及「跨領域研究:精神混亂、幻象」等。

Margaret Mead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Mead, Margaret

瑪格麗特.米德(1901-1978)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人類學家之一,她的出道作《薩摩亞人的成年》不只在人類學界,也影響了二十世紀的整個美國,更將人類學推向大眾視野。米德代表的是一個時代、一種風氣、一個最自由的靈魂。

RenatoRosaldo

Rosaldo, Renato

雷內托.羅薩多(1941-)為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詩人,曾與妻子在菲律賓呂宋島針對 Ilongot 人進行田野調查。文章〈悲痛與獵首者的憤怒:論情緒的文化力量〉(“Grief and a Headhunter’s Rage: On the Cultural Force of Emotions”)(1993[1989])融會了個人喪妻的經驗與當地人獵首時的悲憤,被視作後現代人類學書寫的典範之一。研究領域也包括墨西哥裔美國公民(Chicano)和加州拉丁裔美國公民。目前為紐約大學人類學和社會及文化分析的榮譽教授。

Edward Sapir(Public Domain)

Sapir, Edward

愛德華・沙皮爾(1884-1939)是二十世紀初著名的美國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尤其在語言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是研究文化與人格、社會與個人相互關係的先驅。

victor_w._turner

Turner, Victor

維克多・特納(1920-1983)承襲自父親的科學思維與母親的藝術傾向,從原先關注社會結構的方向,轉向為著重在象徵儀式之間的討論,其企圖不外乎就是想要忠實呈現人全面性的經驗,而這樣的個性,也正是促使他在人類學理論上不斷反叛、超越和創新(何翠萍  1992)。

Edward Burnett Tylor(public domain)

Tylor, Edward

愛德華・泰勒(1832-1917)為英國人類學家,以其對「文化」的定義而廣為人知。為社會進化論的代表和現代人類學的奠基者。

金關丈夫

金關丈夫

金關丈夫(Kanaseki Takeo/かなせき たけお/金関 丈夫)(1897-1983),醫學博士,專長解剖學與骨學,曾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解剖學講座教授,乃臺灣體質人類學發展重要人物。博學且興趣廣泛,曾與池田敏雄等人創辦《民俗臺灣》,是臺灣第一份探討臺灣民俗與民俗學的專門刊物。其研究貢獻橫跨體質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考古學等不同領域。

鹿野忠雄(雙手抱胸者)在紅頭村駐在所前的留影(圖:人類學玻璃版影像選輯)

鹿野忠雄

鹿野忠雄(Tadao Kano/かの ただお)(1906-1945)為日本知名博物學家、地理學家、文學家、民族人類學家甚至考古學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登山家與探險家。他將短短的一生幾乎都奉獻於臺灣,為臺灣自然史與民族考古學留下不朽的功業。